loongson:guide:aosc_installation

AOSC 系发行版安装指南

更多安装指南请见 AOSC Wiki 。AOSC OS/Retro 在安装时区别不大,这里给出相对通用的安装过程。龙芯3A使用 AOSC OS 而龙芯2F小本使用 AOSC Retro (N64 port) 。

AOSC 在龙芯上的软件数量不是非常丰富,可以尝鲜使用。

AOSC OS/Retro 以 tarball 的形式发布,我们需要一个 LiveCD 或者宿主机来支持整个安装过程。在 2F 上没有 LiveCD 可供选择,需要另一台龙芯的机器作为宿主机,或者在U盘上自行制作一个 AOSC LiveCD 。

由于 qemu-static 的 bug ,我们无法在x86的机器上为 2F 安装 AOSC ; shell 建议较新的 bash (>4),以防出现奇怪的问题。

所需材料:

  • Live CD/宿主机
  • 一个良好的网络

此时你应当使用 LiveCD 启动机器,或启动一台宿主机,宿主机应安装有合适架构的内核(需要Chroot)。

刻录和使用 LiveCD 的过程可以参考 RedHat 系发行版安装指南

从 AOSC 镜像源中下载合适的 tarball 。在其下载页面 可以查看各种 tarball 的不同,在镜像站页面可以查看可用的镜像站。后面的章节将以清华源为例。

对于3A,可以在os-loongson3选择(暂时没有测试);对于2F,可以在misc看到 experimental_loongson2f 的 tarball 。

使用 wget 下载(请自行更改URL):

$ wget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anthon/misc/aosc-os_x11-experimental_20200814.1_loongson2f.tar.gz

所有 tarball 均提供了对应的 sha256sum ,下载后一定要检查哈希值!

对于一个选定的磁盘设备, pmon 固件需要将磁盘设置为 MBR 分区表,昆仑等固件可以支持 GPT 分区表。

对于一个选定的磁盘设备,以下的分区是必须要有的:

  • 一个根分区(挂载在根目录) /
  • 对于 pmon 固件,建议建立一个独立的 /boot 分区,且其必须是第一个分区
  • 对于昆仑固件,要在 UEFI 模式中启动,还需要一个 EFI 系统分区

如果对手动分区不太熟悉,推荐使用 GParted 、cfdisk(tui) 等具有 UI 界面的分区工具分区。

如果使用 pmon 固件,/boot 分区必须为 ext2 或 ext3 格式。

从这里开始假设被安装的磁盘设备将挂载在 /mnt 目录。

从这里开始的所有命令默认以 root 权限运行。

将根磁盘卷挂载到 /mnt,例如:

# mount /dev/root_partition /mnt

然后使用 mkdir 创建其他剩余的挂载点(比如 /mnt/boot)并挂载其相应的磁盘卷。

如果你创建了一个 swap 分区,请使用 swapon 启用它:

# swapon /dev/swap_partition
# cd /mnt
# tar --numeric-owner -pxvf /path/to/tarball

用以下命令生成 fstab 文件 (用 -U 或 -L 选项设置 UUID 或卷标):

# /mnt/usr/bin/genfstab -U -p /mnt >> /mnt/etc/fstab

在执行完以上命令后一定要检查生成的 /mnt/etc/fstab 文件是否正确!

# mkdir /mnt/run/udev
# for i in dev proc sys run/udev; do mount --rbind /$i /mnt/$i; done

在安装完成后可以用 umount -R 递归卸载,或者也可以直接重启。

Change root 到新安装的系统:

# chroot /mnt /bin/bash

如果失败,请检查下载的 tarball 的体系结构是否和使用的 LiveCD 或宿主机系统相适合。

默认的软件源为主源,服务器在台湾。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网络环境选择合适的软件源,软件源列表参见 AOSC Wiki 的镜像站页面。

用下面的命令打开 apt 软件源配置文件:

# nano /etc/apt/sources.list

首先确定网络良好:

# ping aosc.io

由于 AOSC OS/Retro 是滚动更新的发行版,我们需要通过更新软件包来修复已知的 bug :

# apt update
# apt full-upgrade

在宿主机中操作时,如果宿主机网络连接良好但是 chroot 以后网络异常,可以尝试运行 dhclient 后重试:

# dhclient

AOSC Retro 不需要这个步骤!

用下面的命令来为 AOSC OS 初始化 RAM Disk。

# sh /var/ab/triggered/dracut

PMON

在 /boot 目录下创建 boot.cfg 文件,这里给出示例文本,具体显示的菜单名、内核文件名、根目录等请自行修改。

default 0
timeout 5
showmenu 1

title AOSC OS
	kernel (wd0,0)/vmlinuz-aosc-retro-lemote-5.4.58
	args root=/dev/sda2 loglevel=4

aosc-os_x11-experimental_20200814.1_loongson2f.tar.gz 中所附带的 5.7 内核是不能使用的,请使用 full-upgrade 后安装的 5.4 内核。如果你使用了这个 tarball,用下面的命令删除 5.7 内核:

# apt purge linux-kernel-retro-lemote-5.7.15

所有 tarball 中没有默认添加用户,且 root 用户被禁用。你需要手动添加用户,按需启用 root 用户。

这里假设加入一个叫 aosc 的用户。

首先建立一个aosc用户:

# useradd -m -s /bin/bash aosc

将用户加入额外的用户组。加入 audio,cdrom,video 和 wheel 可以得到一些正常的特性,其中加入 wheel 使你可以运行 sudo 提权。

# usermod -a -G audio,cdrom,video,wheel aosc

设置aosc用户的全名:

# chfn -f "AOSC User" aosc

最后设置用户密码:

# passwd aosc

root 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密码开启:

# passwd root

这一部分将进行一些本地化操作,包括设置时区和首选语言。这里默认将系统配置为简体中文。

时区信息在 /usr/share/zoneinfo/<region>/<city>,以 Asia/Shanghai 为例:

# ln -sv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
如果发现 /usr/share/zoneinfo 目录为空,则很可能 tzdata 软件包没有安装,你需要手动安装之:

# apt install tzdata

默认情况下,AOSC 启用了所有 UTF-8 编码的 Locale 。若想启用或禁用某些 Locale ,需要编辑 /etc/locale.gen,并以 root 权限执行 locale-gen 。 locale-gen 需要运行比较长的时间,所以建议禁用掉不需要的 Locale ,特别在性能较低的机器上。可能因为 2F 的 tarball 依然是 experimental ,默认只启用了两个 Locale 。

下面的命令先注释掉全部 Locale ,然后用 nano 编辑配置来启用所需的 Locale ,最后生成 Locale 。

# sed -i 's/^/#&/g' /etc/locale.gen
# nano /etc/locale.gen
# locale-gen

编辑 /etc/locale.conf 设置默认语言。例如设置为 zh_CN.UTF-8 :

LANG=zh_CN.UTF-8

AOSC OS/Retro 的内核可以在终端显示中文,所以无需担心终端中文乱码的情况。如果需要英文 Locale ,还可以设置为 en_SG.UTF-8 来避免一些不熟悉的特性。

以后我们还可以用 localectl 来更新配置:

# localectl set-locale "LANG=zh_CN.UTF-8"
# nano /etc/hostname

以后我们还可以用 hostnamectl 来更新配置:

# hostnamectl set-hostname newhostname

2F小本需要对 xorg 进行特殊配置,需要手动编辑 xorg.conf 。这里给出一个可用的配置:

# /etc/X11/xorg.conf

Section "Device"
	Identifier	"Card0"
	Driver		"siliconmotion"
	Option		"pci_burst"	"true"
	Option		"HWCursor"	"true"
	Option		"VideoKey"	"4500"
	Option		"UseBIOS"	"false"
	Option		"PanelSize"	"1024x600"
	Option		"CSCVideo"	"true"
	Option		"AccelMethod"	"EXA"
EndSection

Section "Screen"
	Identifier	"Screen0"
	Device		"Card0"
	Monitor		"Monitor0"
	DefaultDepth	24
EndSection

从 Chroot 环境中退出,然后卸载挂载的分区。

如果在 LiveCD 中安装,请关机后移除 LiveCD 介质后重新启动,或重启后配置从磁盘启动。

如果拆盘安装,请将磁盘安全移除后安装到目标机器,然后启动目标机器。

对于预装桌面环境的 AOSC OS ,启动后你应该能看到桌面环境对应的显示管理器(sddm、xdm 等)显示登录界面;对于 AOSC Retro ,你可能需要手动通过 systemctl 启动对应的显示管理器。

对于 2F 小本,由于桌面环境是 x11 ,你需要手动启动 xdm :

# systemctl start xdm

如果 xdm 成功启动,你可以配置其开机自启:

# systemctl enable xdm

通常更推荐按照预设规则启用与停用各单元(但似乎2F的xdm并没有出现在预设中):

# systemctl preset-all

AOSC Retro 并没有提供 2f 的 Go 编译器,所以我们需要自行编译 Go 。

由于这里安装的 AOSC Retro 是 N64 port mips III,和 Go mips64le 是兼容的,所以可以先由其他有 Go 编译器的机器先生成 mips64le 的 bootstrap 工具链,然后由工具链生成 Go 编译器。

注意 bootstrap 的工具链指令集应为 mips3 ,如果使用其他3A的机器可能生成 mips64r2 等更高版本,导致二进制不兼容。

经过测试,1G 内存足够进行自举,不过建议开辟更大的 swap 。

这里提供一个可用的 golang 二进制下载:

软件源中没有的软件需要下载源码自行编译安装,部分框架也需要自行编译。

这里提供一些用户提供的 deb 包下载链接:

  • loongson/guide/aosc_installation.txt
  • 最后更改: 2022/09/23 20:13
  • mariabombardier